三伏天快到了
很多人开始贴“三伏贴”
来预防冬季疾病
“三伏贴”是什么?
三伏贴,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,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、热性刺激,从而达到治病、防病的效果。
三伏贴根据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、复发或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,以鼓舞正气,增加机体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。
三伏贴可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宽胸降气,健脾和胃,鼓舞阳气,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,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,从而达到振奋阳气、促进血液循环、祛除寒邪、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。
“三伏贴”除了
慢性咳嗽、支气管哮喘
过敏性鼻炎等
一些体质虚弱
冬季容易感冒的人群
下面这些人群
同样可以贴敷
偏颇体质的体质调理:如阳虚体质(畏寒肢冷)、气虚体质(乏力气短)、痰湿体质(痰多、便溏或虚胖)、特禀体质(易过敏)等。(可到中医科门诊进行体质评估)
亚健康人群:慢性疲劳综合症、乏力、失眠、耳鸣、反复口腔溃疡等。
脾胃虚弱人群:如虚胖、消瘦、便溏、 五更泄、不耐生冷饮食症状者等。
过敏性疾病:如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、变应性咳嗽等。
反复关节冷痛的骨关节炎、类风湿关节炎等。
“三伏贴”偏热性
不是“万能贴”
注意!
“三伏贴”不是所有人都适合
这些人群不适合贴
↓↓↓
1、处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期人群
2、患有艾滋病、肺结核等传染病者
3、患有严重皮肤病、局部皮肤溃破者
4、特殊体质,对中药及敷贴过敏者
5、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者、孕妇
“三伏贴”是根据
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理论
而发明的一种外用的
贴敷治疗方法
贴敷时间
通常在这几天贴敷
初伏:7月15日-7月24日
中伏:7月25日-8月03日
闰中伏:8月04日-8月13日
末伏:8月14日-8月23日
上述时间开始之后前三天是治疗的黄金时间。
一般成人敷贴2-4小时
根据个体差异
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
贴“三伏贴”还要注意什么?
“三伏贴”贴敷期间
应忌辛辣、生冷、油腻等
刺激性食物
以免影响疗效
具体注意事项:
1、贴敷治疗期间,饮食宜清淡,忌生冷、
辛辣等刺激性食物;忌鱼、虾、蟹、海鲜等腥膻;忌鸡、牛、狗肉等发物。
2、贴敷期间可配合服用扶正固本中药,如传统经典名方玉屏风颗粒等。
3、贴敷期间应避免感冒受凉,当日不宜洗澡,因贴敷后穴道开放,易受寒,降低疗效。
4、贴敷药后局部可出现皮肤泛红、搔痒、灼热或疼痛,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水泡,此属于正常反应,经正确处理均能消失,千万不可自行抓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感染。
5、一旦出现明显皮肤反应者,可与我们联系,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。
夏天人体气血旺盛,腠理开泄
此时在穴位上贴敷中药
药力更易直达脏腑
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
去哪里贴三伏贴呢?
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
中医科“冬病夏治”穴位贴敷
组方科学、取材道地
选穴严格辨证
精准恰当,疗效显著
地址: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蟠龙山院区(济南市历城区旅游路2999号)综合楼十四楼东 中医科病房
预约电话:
护士站:0531-83745248
医生办公室:0531-83745245
王医生:18396825030
李医生:17615936067
专家介绍
宋鲁成,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特聘专家,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,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,国家中医脑病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,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访问学者,首次发现和完成水声学脉诊和宋氏寸口脉五色八卦疗法。
专业擅长
一、中医内科:创立“微观癥积”新学说,更新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理念,有效防治冠心病难治性心绞痛PCI术后冠脉再狭窄、中风后遗症等疾病。创立“效也更方”的防止肿瘤的多药耐药性的新理论,提高中晚期癌症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具有明显效果。有效治疗肺结节、萎缩性胃炎、胃粘膜癌症前病变、胃肠息肉、慢性肝病、糖尿病并发症、肾病、甲状腺结节、乳腺增生和结节、类风湿、慢性支气管炎等。
二、中医妇儿皮肤科:采用调周法治疗月经病、不孕症和子宫肌瘤、妇科肿瘤等妇科病;有效治疗儿科常见病、湿疹、银屑病(牛皮癣)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。
三、采用无痛宋氏寸口脉五色八卦疗法治疗各种疑难病,擅长浮针、八卦针、平衡针、火针以及毫火针。
坐诊时间:每周四上午蟠龙山院区知名专家门诊
赵地,中共党员,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主任,副主任医师,医学博士,中西医结合博士后。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,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。
专业特长
中医药治疗呼吸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消化病及其它内科疾病,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结节、甲状腺结节、冠心病、PCI术后再狭窄、慢性心衰、心悸、中风后遗症、焦虑症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肝病、更年期综合征、月经不调、小儿抽动症、厌食症、小儿腺样体肥大等经验丰富。
坐诊时间:每周三上午蟠龙山院区中医专家门诊
联系电话:15562596719 微信同号
中医科收治范围
1.呼吸系统疾病:肺间质纤维化、多发肺结节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支气管扩张症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肺部肿瘤等疾病。
2.心脑系统疾病:冠心病、PCI术后冠脉再狭窄、高血压、心悸、心脏神经官能症、慢性疲劳综合征、中风、眩晕、头痛、失眠、焦虑症、抑郁症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。
3.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萎缩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神经性厌食、慢性腹泻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等疾病;
4.妇科疾病:更年期综合征、月经不调、多囊卵巢综合征。
5.儿科疾病:小儿哮喘、小儿厌食、小儿抽动症。
6.针对病前状态人群筛查需求,开展了体质特色检测技术(中医体质辨识、中医经络检测);针对亚健康及患病人群,开展了体质特色调理,包含传统中医技术(草本头疗、督灸、线香灸、脐灸、砭石灸、泥灸、穴位贴敷、面部拨筋、中药熏蒸、芳香药浴、运气针法、火龙罐)及特色膏方,将传统经方守正创新加以运用,根据体质人群、季节等因素,研制香囊、足浴包、茶饮包、贴剂、超微粉、节气膏方等,配合灸疗等操作,为广大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诊疗-康养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。